海上年俗风情展开幕 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年味足 |
本报讯 (记者 包永婷) 1月30日,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张灯结彩,户外圆形广场上,市民们隔着一定距离在排队领取书法名家撰写的春联;馆内锣鼓震天,三林龙狮腾挪欢跃祈平安,“海派撕纸”代表性传承人华兴富展示撕“牛”的技艺……满满的年味拉开了一年一度海上年俗风情展的帷幕。市民们在严格遵守防疫规则之下,体会年的乐趣。 “我小时候,过年门上都会贴门神,厅堂的墙上会挂一些条屏年画,有梅兰竹菊,还有《水浒》《三国》《红楼梦》上的故事,非常漂亮。”上海市收藏协会创始会长吴少华想起童年家里的年画,依然记忆犹新。 第十五届海上年俗风情展以“锦画纳福康”为主题,为市民呈现中国年画里的传统文化记忆。一楼主展厅介绍了中国传统年俗,尤其是年画的历史,一张张年画、图片和物件,勾勒出千年年画的记忆脉络。市民现场可以看到《莲生贵子》《和合献宝》《天官赐福》《天上麒麟子 人间状元郎》、红楼梦系列故事、《金沙滩设宴双龙赴会》等不同流派、内容题材广泛的年画,寄寓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福,处处都是喜庆氛围。 展览不仅展出了全国各地的年画流派,更有独具上海特色的小校场年画和月份牌年画。与传统年画不同,小校场年画浓缩了时尚都市风情,以传统吉祥人文为主题,上海的民俗风情、新闻、时事都能入画。《上海四马路洋场胜景图》《西国车利尼大马戏空中悬绳大战图》和《豫园把戏图》等带大家走进百年前的上海,市民发现原来当年九曲桥下的湖面上还可以乘船。 到了19世纪70年代,上海的一些报馆、彩票行、轮船公司便已开始向客户赠送或出售具有日历功能的广告画,时装美女、十里洋场的摩登生活和时髦事物都被画入年画。如今,年画上的公司和品牌大多都消失了,月份牌却留存下来。现场还展出了长宁文化艺术中心的月份牌传承基地学员作品,明快典雅的色调、细腻生动的刻画,古老的月份牌技艺穿越时空带着江南韵味呈现在我们眼前。 “如今年画已慢慢淡出我们的视野,年画展为我们带来一波‘回忆杀’,将年的味道连同美好的祈愿一同送到我们眼前。”吴少华说,“守护年画就是守护我们的传统记忆。” 据悉,此次海上年俗风情展将延续至3月14日。活动由上海市群众艺术馆、上海市收藏协会、上海三山会馆管理处、上海市东方城市历史文化收藏交流中心、北京生肖有礼文化艺术中心共同主办,长宁文化艺术中心、虹桥半岛版画艺术中心协办。 |